不知你身边有没有这样的女性:
好不容易放假,一家人开开心心出门游玩,可她们不是嫌景区门票贵,就是抱怨外面的饭菜,量少价格还高;
朋友送的高档茶具,她们束之高阁,总觉得自己不配使用,每天就用超市积分送的便宜杯子;
无论她们挣多少钱,对于花钱这件事,都很紧绷。
能省则省,好像多花一分钱都是一种罪恶。
可是,她们又难以坦然面对自己的节俭,总是时不时地叹息:
“唉,都三四十岁的人了,还计较几块钱的差价,好悲哀!”
她们无法自信、舒展地活着,总给人一种廉价、卑微、无助的感觉。
从面相学的角度来说,就是一副“穷相”。
我身边有不少人,包括我自己,都或多或少有一些穷相。
《无常经》里说:
相由心生,境随心转,命由心造,福自己求。
人生于世,生命是父母给的,面相是自己修的。
女到中年,想要在后半生里活得更有尊严,邂逅更多好运,就千万不要把自己养成穷相。
长期以来,女性总是被教育要懂事,要听话,凡事要为别人考虑。
一旦为自己考虑,就是自私。
这就导致很多女性,压抑自己的正常需求,无法正视自己的需要,内心被深深的不配得感支配。
在《非暴力沟通》一书中,作者马歇尔·卢森堡就讲了自己母亲的故事。
他说,母亲小的时候,家里很穷,一旦她想拥有一点自己的东西,就会被训斥:
你知道家里很穷,怎么还这么贪心!
因此,长大后的母亲会把自己的需求藏起来,从来不会主动跟别人说:“我要什么。”
她觉得那是自私的、羞耻的,遇到委屈也只会独自生气。
我不知道有多少女性,就是这样一直压抑着自己。
她们在生活上极尽克扣自己,哪怕是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也不舍得吃好穿好,缺乏生活情趣。
整个人显得黯淡无光。
我朋友晓琳,就是这样。
她是一家公司的文员,虽然她的工资不高,但她老公却是一家公司的高管,家里的经济条件并不差。
她可以大方地为孩子报上万块钱的兴趣班,给老公买上千块钱的衣服,却总是对自己抠抠搜搜。
一次发了奖金,她想买点好吃的犒劳自己。
来到超市,看到货架上金黄的榴梿,她就垂涎欲滴,可一看价格,顿时缩回了手。
虽然兜里有钱,她却觉得自己不配吃那么贵的水果,最后只买了几个橘子回家。
她每个季节的衣服最多不超过三件,而且都是从某宝上买的几十块钱的便宜货。
收到后即使不适合,她也懒得退,于是将就穿着,整个人看起来都不精神。
为此,她也失去了很多机会。
一次,领导安排她去接待一位客户,还特意强调,让她注意一下个人形象。
她也想把自己好好拾掇一下,可又舍不得为了一次接待,特意花钱去做头发、买高档化妆品和服装。
于是,她像平时一样,穿着肥大的衣服,随意扎了个头发就去了。
结果客户一见,觉得接待自己的人外表邋遢,不修边幅,是对自己的不尊重,一气之下,竟转身走了。
为此,晓琳差点失去工作。
实际上,“心穷”和一个人实际拥有多少无关,而是和内心的自卑与匮乏有关。
心穷的人即使拥有了好的,也无法坦然享受,总觉得自己不配。
这种不配得感,极大地阻碍了她们享受生活的快乐与美好。
网友小媛所在的部门,有一位同事,很不好相处。
如果有同事因为太忙,没有接到她的电话,她就会问:
“你为什么不接我的电话,是不是对我有意见?”
她做的方案,有同事提出一些修改意见,她却质问对方:
“你是不是故意使绊子,干扰我的工作进度?”
这让公司的同事都觉得,跟她打交道非常累。
其实,生活中这样的女性并不少见。
她们遇事斤斤计较,总是把自己当成受害者,不能从积极正向的角度去看问题。
有什么不满意,就一味抱怨、指责,觉得所有事情都是对方的错,全世界都对不起自己。
可越是这样,越会把自己困在命运的泥潭里,无法脱身。
在《不抱怨的规则》一书中,就有这样一个故事:
主人公霍普一年前离婚了,最近又被查出患有乳腺炎,前几天公司的产品又出了问题,压力巨大的她,回家就开始不停地抱怨。
她不明白,为什么自己偏偏就遇上了倒霉事?
为什么身边的同事都那么奇葩?
为什么家人不理解她、支持她?
为什么自己没有遇上一个好男人、好婆婆?
她甚至抱怨,为什么上班路上要遇到堵车?
17岁的女儿并不理解妈妈的辛苦,跟妈妈大吵:
你就只会抱怨,一进门就抱怨你的工作,抱怨生活有多糟糕,如果我是个牢骚鬼,也是因为我有个好妈妈。
霍普听后,几乎崩溃。
之所以会导致这种局面,就是因为她把所有的不幸都归结为自己倒霉。
而忘了思考,为什么自己会遇到这样的情况,有没有办法改变目前的局面。
其实,我非常理解霍普的状态,生活中,很多女性的压力是非常大的。
老公只顾忙自己的工作,不管家务,不帮忙带孩子,婆婆又不好相处,孩子还时不时顶嘴。
她们心里的压力和委屈无法倾诉,便只能通过抱怨来表达。
可越是抱怨,情况越是糟糕。
心理学家徐慢慢说:
当我们长期处于不喜欢的环境,习得性无助就会让人只剩下抱怨,而忘记自己还可以去期待、去选择。
一旦一个人养成了遇事抱怨的习惯,负面情绪就会把自己包围,让人失去判断能力。
导致思维固化,无法积极正面地去解决问题,最终将会失去对生活的掌控权。
前段时间,有位写作的朋友告诉我:
“有编辑找我约稿,我很想写,但拒绝了。”
我很奇怪:“想写,为什么要拒绝?”
她说:“总觉得自己不如别人,没有天赋,担心写不好,丢人。”
可实际的情况却是,她已经发表了很多文章,文笔也很好。
我曾见过很多女性,遇事习惯性否定自己,总觉得自己有很多不足,低人一等。
再加上,现代社会各种信息层出不穷,你觉得自己优秀,可总能找到比自己更优秀的人。
这就导致很多女性“低自尊”,即使对生活不满意,也不知道积极主动地去改变,而是一味退缩。
有位叫@叶子的网友分享过自己的故事:
她说,父母从小对她的要求很高,不管她做什么事,都会被挑刺。
长大后,她进了一家大型国企,工作稳定,收入也不错,活成了别人羡慕的样子。
但她还是对自己不满意。
总感觉自己能力不够,不配拥有那么好的工作。
一旦领导要求她修改个什么东西,她就会在心里骂自己:“我怎么这么笨,这点东西都会错。”
一次,公司派员工去总部学习。
她觉得比自己强的人很多,好机会都是留给别人的,轮不到自己,所以连申请表都没有提交。
许多人可能都有过叶子这样的经历,犯了一点小错,就不断自责、内耗,让自己精疲力竭。
她们的能力其实并不差,可做起事来总是畏首畏尾,不敢承担责任。
别人还没有说什么,她们就先自我否定,对自己进行PUA,觉得自己这也不行,那也不行。
即使遇到不公,也没有能力去反抗,浑身散发出弱者气息。
心理学家詹姆斯曾说:
我们每个人身上都有一个能量场,人和人之间的关系,其实都是能量的交换。
一个人身上的能量越低,弱者气息越重,越得不到别人的尊重,吸引来的破事就会越多。
如果你遇事就摆出一副低人一等的姿态,别人只会觉得你没本事、好拿捏,而对你呼来喝去、随意对待。
《鬼谷子》有云:
宁生穷命,不生穷相,穷命可改,穷相难医。
一个人的命,是由出身决定的,面相却是后天养成的。
穷相,其实不是物质上的匮乏,而是精神和气质上的欠缺。
想要戒掉以上三种穷相,就从富养自己开始吧。
1.富养身体
健康,是一切的基础。
好好吃饭,均衡饮食,少吃油腻的食物,多吃新鲜蔬菜瓜果,认真对待每一顿饭。
好好睡觉,早睡早起,养足精神,才能元气满满。
好好运动,每天花半小时,无论是跑步、跳绳,还是慢走,都是不错的锻炼方式。
只有身体好了,才能精神佳。
2.富养形象
一个人的形象,就是她最直观的名片。
好的形象具有天然的吸引力。
人,总是先敬罗衣后敬人的,形象好了,才能赢得生活的垂青。
穿适合自己的衣服,不需要很贵,但一定要让你看上去清爽有气质,不邋里邋遢,让形象走在能力前面。
好好打扮自己,是人生最大的捷径。
3.富养心态
《俗女养成记》一书中,有这样一句话:
穷是一种困顿,“觉得穷”是另外一种。
穷,不是一种状态,而是一种心态。
接纳自己,把“我不配”,变成“我值得”“我可以”“我会尽力而为”。
坚信自己,只要努力,就能配得上某个东西或某个人。
心态决定一切,想要改变人生,改变相貌,就一定要改变心态。
4.富养情绪
尼采说:
如果情绪总是处于失控的状态,就会被感情牵着鼻子走,丧失自由。
人一旦被情绪控制,就会成为情绪的奴隶。
其实,有情绪是正常的,能控制情绪,内核稳定的人,才不会被别人左右。
不抱怨,不内耗,多微笑。
与生活和解,与自己和解,淡定地面对人生的苦与乐,才能由内而外地散发出迷人的魅力。
5.富养眼界
眼界狭隘,就会被困在生活的方寸之间,做事畏首畏尾,瞻前顾后,很容易陷入迷茫。
多看书,丰富自己的灵魂;
多旅行,了解不同的山川风貌,风土人情;
多去逛一逛科技馆、博物馆,看一看纪录片,开阔眼界,打开人生格局。
眼界打开了,才不会纠缠于琐事,整个人也会变得豁达。
女到中年,我们无法改变自己的出身,也无法扭转曾经历过的困苦。
但我们可以选择,把自己重新养一遍。
所有过往,皆为序章。
愿你从此刻开始,学会爱自己,富养自己,远离穷相,远离曾经那个卑微的自己。
爱自己,永远都不晚。
发布于:山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