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提振经济的好做法】艺术“加身” 顿生“黄金”

转自:光明日报

【这些提振经济的好做法】

  “从重庆大学城到我们虎峰山,就是一脚油门的事。”重庆高新区曾家镇虎峰山村村民唐凤玲站在村口,迎接来往的客人。

  正值周末,游客三五成群,漫步山林古道,一边踏寻山野之趣,一边欣赏艺术家的精品力作。

  “别小看我们山窝窝,来的文艺青年还不少呢。”说起村里的变化,唐凤玲停不下,“以前可莫得现在啷个热闹,就卖一些当季的桃子、梨子,日子嘛过得是紧巴巴的。”

  转机出现在几年前。来自重庆大学城的师生看中了这里清幽的景色和低廉的房租,上山开设工作室,办起艺术展览,给古朴的村子增添了几分“艺术范”。

  “2018年,首批上山的6位艺术家联手举办了第一届虎峰山驻山艺术家联展,第二年参展的艺术家就增加到40多位。”重庆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教授江永亭回忆上山办展的经历。

  艺术家的涌入,让虎峰山焕发出新的生机。“光靠艺术家自我生长、自带流量可不够,我们还得筑好巢,引凤来栖。”重庆高新区曾家镇党委书记綦朝辉考虑长远。

  虎峰山立即启动村落人居环境整治工程,围绕水、电、路、网络等,全方位补齐基础设施短板;依托农业,精心打造生态园。一到春天,漫山的桃花、梨花、油菜花竞相绽放,美不胜收。

  “筑好了巢”的虎峰山吸引了越来越多的“金凤”。綦朝辉粗略一算,目前已有60余位大师和青年艺术家工作室进驻。

  艺术美化了乡村,也活化了本地产业。“不少村民开办起营地、茶室等新业态,与升级后的体验式生态农业种植、休闲观光采摘等项目共同形成独特的乡村产业。”綦朝辉说,艺术家的“田园梦”带动了乡亲们的“致富梦”。去年,虎峰山吸引游客超80万人次,综合收入4000余万元。

(本报记者 黄汉鑫 张国圣)

免责声明:

1、本网站所展示的内容均转载自网络其他平台,主要用于个人学习、研究或者信息传播的目的;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并不意味着本站赞同其观点或其内容的真实性已得到证实;阅读者务请自行核实信息的真实性,风险自负。

2、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站管理员联系,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的3个工作日内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