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25日,深圳市新产业生物医学工程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新产业”)发布2024年年度报告。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45.35亿元,同比增长15.41%;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8.28亿元,同比增长10.57%。值得关注的是,公司研发投入同比增长23.92%,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增长142.55%。
财务关键指标解读
营收稳健增长,市场拓展成效显著
2024年新产业营业收入为4,535,404,459.13元,较上年的3,929,655,726.27元增长15.41%。从业务板块来看,体外诊断业务收入4,527,208,017.15元,占比99.82%,同比增长15.50%,是营收增长的主要驱动力。其中,试剂收入3,267,777,591.05元,同比增长14.32%;仪器类收入1,259,430,426.10元,同比增长18.67%。从地区分布看,国内市场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8.43亿元,同比增长9.32%;海外市场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6.84亿元,同比增长27.67%,海外市场增速明显高于国内,表明公司全球化战略取得积极进展。
净利润稳步提升,盈利能力保持稳定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828,456,618.27元,较上年的1,653,653,244.98元增长10.57%。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为1,720,490,659.23元,同比增长11.19%。公司毛利率结构呈现战略性分化,仪器类产品毛利率提升至29.82%,海外市场仪器毛利率更是提升至40.79%;试剂毛利率保持在88.61%。综合毛利率为72.26%,虽略有下降,但整体盈利能力稳定。
费用增长各有缘由,研发投入力度加大
- 销售费用:2024年销售费用为714,611,979.20元,较上年的629,134,929.16元增长13.59%,主要用于市场推广和销售渠道建设,以支持业务增长。
- 管理费用:管理费用为125,348,916.39元,同比增长17.19%,可能与公司运营规模扩大,管理复杂度增加有关。
- 财务费用:财务费用为 -34,748,744.21元,较上年的 -30,517,569.97元,绝对值增长13.86%,主要受利息收入和汇兑损益等因素影响。
- 研发费用:研发费用为453,588,002.69元,同比增长23.92%。公司研发人员数量从693人增至836人,增长20.63%。高研发投入体现公司对技术创新的重视,为长期发展奠定基础。
现金流有喜有忧,投资与筹资现波动
- 经营活动: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1,356,439,053.53元,较上年的1,418,292,417.91元下降4.36%。现金流入小计4,347,982,121.39元,增长9.67%;现金流出小计2,991,543,067.86元,增长17.49%,流出增速高于流入,需关注对运营资金的影响。
- 投资活动: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 -705,152,651.41元,较上年的 -290,725,416.22元,降幅扩大142.55%,主要因购买理财产品期限变化,导致报表截止日投资活动现金流量净额差异较大。
- 筹资活动: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 -790,2024,96.06元,较上年的 -568,605,007.67元,降幅扩大38.97%,主要系报告期内分配的现金股利支出较上年同期增长所致。
潜在风险与挑战
- 政策风险:体外诊断领域政策变化快,如带量采购全面施行,可能导致产品价格下降,虽有利于国产品牌提升市场份额,但销量提升若无法弥补价格下滑,将影响公司经营。
- 研发风险:体外诊断行业技术密集,研发周期长。新产品研发可能因技术路线偏差、成本过高或进程缓慢而失败,且研发成功后注册环节也存在不确定性,影响公司业务计划和收益。
- 经销商管理风险:公司采用“经销与直销相结合、经销为主”模式,活跃经销商超3,700家。若对经销商管理不善,其违法违规或与公司发生纠纷,将影响公司品牌声誉和市场推广。
- 市场竞争风险:国内体外诊断行业竞争激烈,跨国公司在高端市场占据垄断地位,国内企业众多且格局不稳定。公司若不能在成本、技术、品牌等方面保持优势,或面临市场份额和毛利率下降风险。同时,海外市场存在政策、贸易壁垒及汇率变化等不确定因素,可能影响海外业务拓展。
声明: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本文为AI大模型基于第三方数据库自动发布,任何在本文出现的信息(包括但不限于个股、评论、预测、图表、指标、理论、任何形式的表述等)均只作为参考,不构成个人投资建议。受限于第三方数据库质量等问题,我们无法对数据的真实性及完整性进行分辨或核验,因此本文内容可能出现不准确、不完整、误导性的内容或信息,具体以公司公告为准。如有疑问,请联系biz@staff.sina.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