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塑A股信心的三副猛药

来源:锦缎

如何重塑大A信心?

这个老生常谈的问题已经问了很多遍了。尽管历届监管层都说过很多正能量话,也出台过各种政策,法律规则上一遍遍找漏洞,打补丁,但是这么多年上证指数一直徘徊在3000点附近。

深指也好不到哪里去,4年前16000多点相比和现在8600基本也腰斩,至于中小板,科创板,更加看不了一眼,按图算,中证500大概在上证2600的地方……

口号喊了很多遍了,已经麻木。

我知道我人微言轻,说啥都没用,说再多也改变不了现状,但是今天我还是想说几句。

01

我给大A开三副猛药

我前世是明朝内阁大学士,一个鬼点子极多人,我思来想去,我给大A开三副猛药,我相信一定程度上多少能挽回大A的信心,各位听我细说。

一、改说法,把“保护中小股东利益改为“保护公众股东利益

现在监管层时常把保护中小股民利益挂在嘴边,这话不知道说了多少遍了,刚听到的时候大家信心满满,但是说多了,就都麻木了。

就在几个月前的5月份,“5·15全国投资者保护宣传日”活动上,吴主席再次强调,保护投资者是证券监管的首要任务,为此也做了诸多部署,包括当天发布了10个与投资者保护有关的制度文件。

吴主席要求不再单纯追求利益最大化,而是强化坚持经济价值与社会价值相统一,要把“功能性放在首位”,其中,投资者保护就被提到了前所未有的优先级。

吴主席表示,接下来证监会将进一步推动行业机构提升专业服务水平。行业机构连接投融资两端,必须倾注更多的精力来服务投资者。要把功能性放在首要位置,端正经营理念,回归本源、守正创新,恪守信义义务,增强专业能力,为投资者提供更加多元、更加适配的产品和服务。

道理都对,但是我个人认为这个说法还不够精确。

中小股民只是和大股东股权大小的区别,对于大股东占股份比较大的时候,这句:“保护中小股民利益”的话是对的,因为大股东不仅仅是实控人,也是公司主要高管,是公司实际经营决策者,它们要是搞些坑人的动作,比如掏空上市公司,转移公司资产,业绩造假,那最倒霉的肯定是小股东。

保护中小股东利益也就是保护公众股东利益,此时是一致的。

但是那些股权结构较为分散,没有实控的人上市公司,那大家都是中小股东!那保护中小股东利益句话是针对谁?保护谁?是保护10%的,还是保护5%的,还是保护3%的?

比如原始大股东经过多轮减持和稀释可能只剩20%,但是其他股东没有一家超过20%,因此他依然是相对大股东,但是反过来想,在其他80%的股东面前,他反而是小股东,假如有另外3个10%股东联手,签署一致行动人协议,这就出现的瞬间反转情况,20%的原始股东,瞬间变成小股东,请问这个时候是保护30%大股东利益,还是保护20%小股东利益?如果公司实际经营决策还是在这20%股东手上,那岂不是自相矛盾情况?

小股东也是原来股东啊,从道理上讲,他们完全可以和不当人的大股东狼狈为奸啊!

所以说,这句保护中小股东利益并没有点破矛盾本质:

现在大A最大的主要矛盾之一是:

掌控公司经营实际状况的大股东与管理层,与对公司实际状态一知半解的公众股东之间的信息差实在是太大了!

如果大股东与管理层做个人也就算了,但凡懂点歪脑筋,那对于公众股东而言,简直就是一场灾难!

历史上发生过无数案例:管理层与实控股东随便编几个故事,搞几个小动作,就能导致公众股东对于公司未来的经营发展出现巨大的误判,发展到后面就是大股东讲完故事套现走人,一干小股东在山顶站岗,经典一幕:“大股东又割我韭菜!”

你说气不气!

所以我希望,首先从最本质的定义和说法上做一定程度的改变,即保护公众股东利益,公众股东利益最优先!一定程度上对原来的控股股东,实际管理层,起到最大的震慑作用!

你作为实控股东,实际经营管理者,不管股份大小,你必须对公众股东利益负责,因为公司实际啥情况,你们了解最清楚,但是外部公众股东不知道,你但凡讲故事,编业绩,掏空上市公司,转移资产的一切违法违纪行为,都是对公众股东利益的最大侵犯!这是绝对不允许的!

所以尽管说一个说法改变,这条“保护中小股东利益改为“保护公众股东利益”,在实际情况可能和以前比没有太多的区别,只有象征意义,但是我相信,从信心角度上而言,让所有人看到监管层的信心和努力,以及打蛇打七寸的精确性!

各位说是不是?

第二、改减持规则,分红回购不到规定比例的不允许变相减持!

既然明确定性了大股东与小股东,原始股东与公众股东的利益角色定位之后,第二条就是猛药。

猛药来了!

这条就是:公司在IPO上市之后进行回购与分红,在没有达到IPO募集资金100%的时候,所有原始股东,不允许任何形式减持!

这条可以最大程度上堵住上市滥发,超额募集资金,你上市要多募集点资金可以,但是你要想好,这些钱拿来干嘛?不分红,不回购,是不能减持原始股份的!你自己想好了!

3年前,好多上市公司本着不要白不要,以及在保荐券商怂恿下,IPO的时候疯狂的滥发,超额募集资金,三年过去了,各位看看当年承诺的经营业绩都是些什么鸟样?

再算算所谓的募投项目的ROE净资产回报率有几个点?有些公司放银行吃利息也就算了,好歹钱还在,还有一大堆公司瞎折腾的,这才叫要命,弄了半天净整一堆亏空的项目,这不妥妥的价值毁灭吗?

一两家公司这么搞也许对大A影响不大,但是一个时期一堆公司这么搞,那可以预计到后面的极恶劣影响,现在啥情况大家都看到了,这就是常骂的,这帮烂公司只会从市场抽血,从来不知道反哺市场!

长久下去,于是就有各位看到的大A变缅A,都是在毁灭价值,不是创造财富,这是造孽啊!

这里有两条细则需要做说明,第一、回购必须是注销回购,不能是回购股份后再给管理层做股权激励计划,否则就是拿上市公司的钱,给管理层发红包,这个不行。

第二条、对应一条,还有bug条款也要做对应修改,其他的减持漏洞经过这些年的补丁,基本都补上了,但是法律条款里还有一条股份被动变更叫司法划拨没堵上,说白了,就是打官司输了,拿上市公司股份去抵债,也是变相卖掉了。

目前常见的操作就是上市公司控股股东把自持有公司的股份质押/抵押给银行等金融机构,以换取现金。

这个动作分两种情况看,如果是抵押出来的资金,公司大股东再以借款形式借给上市公司,应该算好事,相当于给上市公司主体新注入的一笔流动资金,尽管这是算利息的,但是起码钱还是回到上市公司体内,没有乱用。

但是往往现实情况是:大股东抵押出来的拿到资金去干别的事,干的好也就算了,往往是瞎折腾,然后亏的爹妈都不认识,最后动起歪脑筋,什么编故事,业绩造假,掏空上市公司的操作层出不穷,最后实在没辙,直接用这一招再来一次,揣着剩余股份找个金融机构当冤大头全部抵押掉,相当于最后直接破罐子破摔变相套现走人,相当于变相绕开减持规定,让银行等金融机构去当背锅侠,接盘侠。

虽然目前抵押的折扣率很低,沪深主板公司目前普遍就三折,创业,中小板,科创甚至只有两折,与现价相比还有点远,但是当人家都知道迟早要暴雷,都准备跑路的时候,还管这些?

当控股股东跑路,还不上钱的时候,银行就会去起诉抵押股票的控股股东,按照抵押合同条款的违约处置办法,法院会把抵押部分的资产,也就是上市公司股份划拨给银行,让银行自行处置,也就是当时抵押过来的股份银行会想尽一切办法卖掉,收回不良贷款,也没办法,这是银行对应的不良贷款的处置流程。

但是当大股东知道自己公司已经没救的时候,这招是榨干最后公司的价值,简直太狠了。

所以我强烈建议,连司法划拨处置股份也不行。这条也能一定程度上防范金融机构当最后的冤大头。

各位银行风控负责人你看清楚了,人家压股票是干嘛?它会不会故意给你设套?最后让你当接盘侠,结果人家去海外逍遥自在,留你们银行在风中凌乱?如果不想这样的事情发生,你们银行的风控条款是不是要及时跟上,并做相应的调整?

这种事历史上发生过很多次,特别是大股东是大型平台化集团,产品线和业务比较多的时候,数见不鲜的拆东墙补西墙,最后暴雷一地鸡毛跑路的事还少吗?

所以我希望这两条细则能够配合做一定程度上的修改。

总之,你不分红,不回购,你就别想减持!司法划拨可以,但是卖也是不行!所以也是变相提醒银行等放贷的金融机构都睁大眼睛把尽调和风控做严实了!别被被骗了,还搞的自己很冤枉,菜就是菜,别找理由!

我在银行待过几年,这里面的门道太清楚了。

当然这第二条也变相堵死了早期天使投资人,VC创业投资基金,PE股权投资基金上市退出的变现的出路,我估计一堆同行看到这里,肯定恨死我了,提刀砍我的心都有了。

反过来说,再想通过讲故事,拉估值,二级套现那些原始投资机构的路子,这条路也堵死了,各位VC,PE好好沉下心来做投资,支持实体,别老想着利用一二级市场之间的估值差套利。都好好关注公司本身的经营稳定性,盈利能力,以及分红回馈股东的能力。

能分红,经常回购注销股份的公司才是真正的好公司,这样的好公司多了,你觉得大家还会认为大A是缅A吗?这才叫真正的长期投资价值!

而且现在不是喜欢上市前突击分红吗?来,让你分,你把前几年积累的利润都分完了,我看后面拿什么卖股份套现?

想套现,门都没有!

看看人家美股,知道为什么NB了吗?人家有些好公司年年注销回购,大手笔分红,那金额是我们大A同行的多少倍?!你说这股价能不涨吗?能不长牛吗?

这就是美股经常出大牛股的基本原因!好的东西,该学还得学!

当然不是说一定是100%,或者说一定是早期投资人一股都不能卖,我的本意是限制大股东利用二级市场估值空间坐庄套利,具体规则上可以做一些改进,比如100%太高了,可以是75%,早期投资人太可怜了,分红到25%以上,就能卖一部分等等,这些具体细则都可以改。

但是我的精神本质是,不分红,不给后面进来的公众股东一定的回报,谁都不准卖股份套现!特别是严禁内部初始股东套现!

最大程度保护公众股东的利益,才是大A起死回生之希望所在。

看到这里,麻烦各位转发这句话。

第三条、放管结合,让更多优秀的公司登陆A股。

历史上,大A不乏真正的成长牛股股,比如那乌拉,比如大B家,比如曾经的宁王,比如曾经的卓胜微,比如还没改名叫绿能的隆基,在一定时间内,大A确实有很多各行各业优秀的公司,业绩连年高增长,兑现了自己的成长性,也给股东带来巨大的价值回报。

当然有些能保持多年,有些只是一段时期,毕竟所处的行业周期有涨有落,但是确实曾经参与其中的很多人都曾经在这些牛股上赚过钱。

我想说的是能不能让这些公司再多一些?让赚钱的机会再大一些?让大A的造富神话来的更猛一些?

比如没有上市的游戏公司米哈游,如果当年米哈游早上市,能上市,我相信以现在米哈游的盈利能力,又是一波A股的造福神话。

公司优秀不优秀,未来成长性好不好,是监管层能预料的吗?是行政手段能管理的吗?

所以市场的归市场,管理的归管理,这就是注册制最大的意义。

尽管现在《证券法》修订之后,在法律理论上讲中国证券市场是注册制,但是实际上,行政痕迹还是太过明显,现在都戏称邀请制了,还能说啥呢?

虽然我能理解这是现任村长的在当下的权宜之计,但是并不是长久之计,该上的还得上。

用我的话讲,管它什么行业,管他什么公司,只要能赚钱,能分红的就是好公司。

所以,除了违法的行当,其他行业应该不多加过多的限制。

同理,卖农产品的,卖茶叶的,很多暴利行业都是不能上市,所以为什么要设置这些门槛?

只要能赚钱,能分红,能回购,就算是卖墓地的,我也一定多少买上几手,来做个公众股东,分享公司成长红利,享受公司的分红!港股就有这么家公司干这个的,历史上也涨过不少(2013-2018)。

看看老美的漂亮50,漂亮50年里面啥公司都有,很多都是赚全世界钱的公司,然后人家赚全世界的钱,给本国资本市场参与者分红,比如苹果,英伟达,大家都赚的盆满钵满。

中国大A里有没有这种能赚全世界钱的公司?如果有,为什么不在A股上市?

米哈游这种赚全世界的钱的公司,为什么不能上市?为什么泡泡玛特要去香港上市?为什么零跑汽车,蔚来,理想,小鹏,要去海外上市?

各位想想,要是当年蔚来,理想,小鹏,再久远的一点的阿里巴巴,腾讯,网易这种,能在大A,这将在一定时期内创造多少场财富神话?

可惜这个时代已经过去了,中国资本市场与中国最大的互联网造福时代基本没有半毛钱关系,甚至电动汽车时代来了,理想,小鹏暴涨阶段也和国内投资人没关系,虽然说港股有通道,但是在本土和在海外,能是一会事?

除非人家老板不愿意,其他没有特殊情况下,都应该上,至于公司好不好,能不能赚钱,该怎么给估值,市场的交给市场来判断,只要人家不造假,不作弊,就应该不分行业,不分地位,就应该放绿灯,不歧视任何一个行业,任何一家公司。

当然你说有些行业过于敏感,比如烟草,这个难道募投项目去开发新客群新市场?毕竟吸烟有害健康,那可以做一些募资方面的限制,比如最大发行股份数量比例和市值,你可以从市场拿一些钱,但是对不起不会让你拿太多,而且但是只要有上面第二条存在,能最大限度减少股东套现。

只有赚钱的上市公司多了,分红的公司多了,回购注销股份的公司多了,大A不再是只抽血不反哺的状态,大A能好起来,而且不仅大A能好起来,你信不信,赚钱的股民出去消费,内需经济都能好起来。

拉内需说白了就是全民花钱,花钱谁不会?但是没钱赚,花个啥?

资本市场是财富转移再分配的重要手段,理所应当是个给公众股东造富的地方,可惜大A多年都是抽血多,反哺少,重募资轻分红,自然而然,大家都没啥信心,只剩存量博弈,现在甚至是减量博弈,看着每天不断萎缩的成交量,绝望的成分与日俱增。

其实还有最后一条,但是我真想不出有什么解决的办法,只拿出来和各位讨论,我是想不出任何解决方案。

第四条探讨:如何抑制新股上市的过度投机?

历史上新股上来N连板的历史各位见过没有?对,当年新股上市不管是沪深主板还是创业板,还是中小板,都出现过这种情况,好像板王是暴风影音对,就是那个播放器,当年没记错的话是27连板。

现在沪深主板依然是老规矩,但是688,300开头的放开了,但是问题随之而来。

我就想知道,为什么有些公司上市第一天,还在集合竞价的时候就开始涨100%,200%,甚至300%,400%,都哪个脑残在买?

其实有些公司发行价不贵,但是还在集合竞价的时候就给干到300%的涨幅,这还玩个X啊,等于第一天透支了未来2,3年的成长性和股价弹性。

虽然第一天开的高,但是从第二天开始,就跟坐滑梯似的一路下滑看不到一点尽头。

我曾经也干过这样的蠢事:只要是半导体新股上市,我多少买一点,从瓷砖厂到养老院,从艾西艾母到太尉,从戴老板到戴教授,从太微到老周,从康熙到盛科,基本每一个都亏的爹妈都不认识。

你可以骂我蠢,可以喷我无脑,但是我只能说我对半导体芯片股是真爱!我是真金白银投票相信中国半导体事业未来会有很大的突破!

假如,我是说假如,上市第一天没有爆炒,公司开盘价格处于合理估值范围内,那么以我的持股耐心,我将会是大A最幸福的投资者,而不是人微言轻的小韭菜。

但是你说这种情况,能出台什么制度加以限制吗?真没有,起码我想不出来,你总不见得限制打新股的人卖出?还是限制大家买入?规定每个人只能买100股?

如果设置涨停板,那岂不是又回到老路上?

所以,现实逼迫我这种最浪漫,最具理想主义的,最坚定看好中国半导体的人,也只能把打得开开的格局合拢拢的,而且是合的和河蚌一样紧,别跟我说什么预期好,未来弹性大,只要赚钱了,老子该跑就跑,获利了结,再见!

刀架我脖子上,我都不敢打开!

于是从那会儿开始,我的口头禅从:格局打开,非常棒!

变成:传言就是真相,发现就要猛干,证实就要跑路,谁都不要相信!

格局?哪有什么格局!都是被锤爆了只能认清现实,我从此低下头颅,只能打不过就加入的方法苟活……

很无奈,但是也许这是最符合现实的投资策略吧。

不是吗?(作者: 陈启 启哥有何妙计

转载开白 | 商务合作 | 内容交流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或立场,不代表新浪财经头条的观点或立场。如因作品内容、版权或其他问题需要与新浪财经头条联系的,请于上述内容发布后的30天内进行。

免责声明:

1、本网站所展示的内容均转载自网络其他平台,主要用于个人学习、研究或者信息传播的目的;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并不意味着本站赞同其观点或其内容的真实性已得到证实;阅读者务请自行核实信息的真实性,风险自负。

2、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站管理员联系,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的3个工作日内进行处理。